若此次山东国资顺利入股,德邦证券将成为山东省的第二家国资控股券商,背靠大树,或对公司的资本实力、业务拓展、企业形象等各方面形成积极影响,也有助于重启期许多年的IPO之路。
国资化停滞近一年
近年来,复星系频频资产瘦身,去年5月,在德邦证券一系列股权质押动作之后,市场就传出德邦证券有望易主山东国资的消息。
蓝鲸新闻记者关注到,截至目前,德邦证券第一大股东亚东兴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已出质了其持有的德邦证券一半股权,占德邦证券总股本的46.81%。这部分股权均质押给了山东省财政厅旗下企业,包括山东省财金投资集团(下称山东财金)、济南金融控股集团(下称济南金控)、济南科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济南科金)、济南历下财鑫投资基金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历下财鑫)和济南历下城市发展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历下城发产投)等。
其中,山东财金的实控人是山东省财政厅;济南金控的实控人是济南市财政局;济南科金、历下财鑫、历下城发产投的实控人均为济南市历下区财政局。
不过,上述质押动作在去年5月完成后,山东国资对德邦证券的收购在近一年时间内都未能向市场传递出新信号,停滞至今。
有市场观点认为,若山东国资入主德邦证券进展顺利,可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有助于提升证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活力。从经营层面来看,引入国资有助于中小券商提升信用评级,降低融资成本,亦有助于提升行业评级,获取创新业务资格。
德邦证券相关负责人对蓝鲸新闻记者表示,在监管支持做优做强、谋求特色化发展的道路上,券商纵深化的发展机遇更多在于各细分市场的布局中,包括依靠区位资源优势形成区域性壁垒、做深下沉市场等,以保持自身独特的行业竞争力。引入国资股东的加入将在完善股权架构的同时,在多业务领域与国资形成协同优势,走出特色化发展道路。
国联证券非银金融研究团队表示,在当前监管鼓励证券公司资本节约型发展以及监管对行业良性整合予以支持的背景下,外延并购或将成为证券公司规模扩张的主要途径,预计2024年证券行业有望出现新的收并购案例。
记者梳理统计,近两年,行业至少有20家券商涉及了股权变动,既交织着地方国资的战略意向,也有行业持续整合牌照资源的趋势。地方国资收购中小券商的案例包括,天风证券、九州证券、恒泰证券、国新证券、诚通证券等。
业绩承压,人事变动频繁
从业绩层面来看,德邦证券近年来业绩压力不小,营业收入整体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
虽然公司在经营改革上投入力度较大,积极布局财富管理、投行、研究所等业务,并从各方吸纳诸多人才加入,但人才流失和业绩波动仍然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此外,德邦证券的IPO之路也几经坎坷。
从最近五年表现来来,2019年至2021年,德邦证券营业收入分别为14.16亿元、14.04亿元、13.19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进一步下滑至10.07亿元,同比下降23.66%;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04亿元,同比增加13.58%。
利润情况也有所波动,2019年,德邦证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0.64亿元,同比缩水75.48%;2020年至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7亿元、-4.58亿元、0.1亿元。去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0.74亿元,再次由正转负。
近年来,德邦证券在经营改革方面投入显著,努力拓展财富管理、投行、研究所等业务领域,并积极吸纳各方人才以加强团队实力。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公司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挑战。
2023年,德邦证券数次出现首席跳槽情况。2023年1月,德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兼大消费组组长花小伟入职上海证券,履新研究所所长;8月,首席技术官兼科技中心、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李宁,转至华福证券担任首席信息官;12月,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加盟方正证券任首席经济学家、副所长,主要负责宏观研究。
今年以来,人事地震持续,3月,原研究所所长任志强、副所长吴开达相继离职。任志强加盟华福证券,出任华福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吴开达履新天风证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师、政策研究院院长。4月,德邦证券原副总裁卢果离职,下一站或是江海证券。
此外,德邦证券的IPO之路也几经坎坷。早在2007年,德邦证券时任董事长方加春就曾公开表示,会在2007年全力推进IPO工作,早日实现成功上市。然而,时至今日,这一场长达十几年的IPO期许仍未成真。
虽然国资化节奏一度推进缓慢,但如今该事件已经出现进展,若此次国资顺利入股,德邦证券将会成为山东省的第二家国资券商,对德邦证券的资本实力、业务拓展、企业形象等各方面形成积极影响。
国资背景的企业通常拥有更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更严格的风险控制标准,也有助于德邦证券更好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利于重新开启IPO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