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日“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的戈壁荒滩上,甘肃嘉峪关市用数十年时间组织完成“三北”防护林等一批重点林草生态工程建设,形成“出门见绿、随处见景”的绿色生态圈。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由1995年的4%,提高到现在的40%,增长了36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平方米。

嘉峪关市因矿建企、因企设市、因关得名,是随着1958年酒泉钢铁公司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1965年设市,因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而命名,是全国四个不设区县的地级市之一。

在嘉峪关市西郊、国道312线一侧,有八棵白杨树一字排开,挺拔高俊。在“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的戈壁荒滩上,这八棵树是20世纪50年代,嘉峪关第一代养路人精心栽植。“八棵树精神”也在此后数十年里激励着一代代当地林草人。

据甘肃嘉峪关市林业和草原局27日介绍,嘉峪关连续29年开展“绿化年”活动,坚持科学治沙,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加快推进城乡生态绿化建设,组织完成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化林修复、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重点林草生态工程建设,全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据统计,目前,一个点、线、面,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已基本形成,嘉峪关市现有林地29.3万亩,草地73.72万亩,湿地4.4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5年0.65%,提高到现在的12.57%。

嘉峪关市地处戈壁腹地,干旱少雨,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通过多年植树造林活动和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和利用,在昔日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上,建成迎宾湖、东湖、南湖等一批标志性生态工程。如今,漫步在嘉峪关城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汪波光粼粼的水面,大大小小十几座人工湖,像一颗颗珍珠一样镶嵌在戈壁滩上。

被誉为“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嘉峪关如今“天蓝、地绿、水清”且生态宜居,城乡居民的幸福获得感显著增强。近年来,该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