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沙沟镇沙北村水面资源十分丰富,拥有鱼塘、藕田9100亩。近年来,该村通过资源整合、产权制度改革、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方式改进,探索出一条强村富民新路径。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115.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

整合资源,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沙北村是一个没有耕地的“无粮村”。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村9100多亩滩涂全部生长芦苇,村民以卖芦草维持生计。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芦草失去了应用价值,村民们开始自发开挖荒田养鱼、种藕。村集体便将农户开挖的鱼塘、藕田,以“责任田”形式发包到户。由于塘口面积小、标准低,承包价格越来越低,种养效益逐年下降。2017年以来,沙北村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将所有资源收回村集体统一经营,村民的经营权转变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沙北村对种养塘口全面实施改造,将分散的数百个小塘口整合成80多个精养鱼塘,最大面积超过700亩,小的也有20亩左右,增加了资源价值。

规范流转,变“私下交易”为“公开招标”。沙北村将整合后的塘口通过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统一对外招标。塘口承包价一路上扬,由每年每亩800元提升至1300元。如2021年,一块面积为660亩的藕田到期后,通过公开招标承包价由每年每亩1000元提升至1730元,一轮6年承包期,单这个塘口就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289万元。

转变方式,变“粗放养殖”为“绿色发展”。沙北村水面资源由“粗养”变“精养”,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村“两委”一般人并没有安于现状、坐等“数钱”,而是注重培育有生产经验、创新能力的种养能人,引导农户探索生态复合型种养模式,推广4000多亩荷藕套养小龙虾、泥鳅立体种养。成立了生态鱼养殖联盟,全村32户养殖户全部加入该联盟,每月10日为会员固定活动日,进行新技术推广和新经验交流以及新模式引导,推行环保养殖,打造“绿色”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提升水产品效益,助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