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利天恒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议案》,公司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将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H股并上市。
从其目前的在研管线来看,ADC、双抗/多抗为其主要在研方向,此外,HER3更是其重金押注的靶点。以其管线中最为重要也是被业内颇为关注的EGFR×HER3双靶ADC药物BL-B01D1为例,百时美施贵宝在去年12月以首付款高达8亿美元、超80亿美元的全球战略合作协议重金投注。
不过,HER3虽然有业内普遍看好的商业价值,但该靶点发现超过30年并未有的成药出现,百利天恒是否能打破这个成药黑洞,无疑是创造传奇的关键。
BL-B01D1研发成败关键,HER3全球研发屡遭失败
公开资料显示,百利天恒成立于1996年,发展经历了仿制药阶段和创新转型阶段,2010年布局创新药研发,从其目前的在研管线来看,ADC、双抗/多抗为其主要在研方向,此外,HER3更是其重金押注的靶点。
其中ADC方面的进展,无疑是影响其估值的主要方面。而其ADC管线中,BL-B01D1进展最快且最为业界关注。2023年12月,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了一项超80亿美元的全球战略合作协议,首付款高达8亿美元,共同在全球推进BL-B01D1的临床开发。
BLB01D1是一款EGFR×HER3双靶ADC药物。HER3与明星靶点EGFR、HER2同属HER家族,EGFR和HER2两个靶点都已经成药,在肺癌、 结直肠癌、乳腺癌等领域中产生巨大的临床和商业价值。
不过虽然,自1989年以来HER3已被发现超过30年,自2008年开始首款靶向HER3的疗法进入临床,但HER3由于结合力低、内在激酶活性极低等问题,至今仍无靶向HER3的药物获批上市。HER3的研发也已经遭遇多项临床失败。
近年来,双特异抗体及抗体偶联药物在靶向HER3治疗中带来曙光。
根据华创证券研发数据统计,目前共有两款HER3ADC药物处于临床阶段,进度最快的是第一三共研发的布patritumab deruxtecan;另一款就是百利天恒研发的EGFR×HER3双抗ADC BL-B01D1。
这或许是百利天恒受到百时美施贵宝青睐,砸下重金参与研发的主要原因。
去年12月,默沙东、第一三共宣布patritumab deruxtecan的BLA获FDA受理并予以优先审评,适应症为NSCLC,PDUFA日期为2024年6月26日。
不过Patritumab也在多个肿瘤的多项临床试验中遭遇了失败。例如,头颈鳞癌II期临床试验对比patritumab+西妥昔单抗+含铂化疗与安慰剂+西 妥昔单抗+含铂化疗,试验入组87例患者。
结果显示,patritumab组和安慰剂组取得了相似的中位PFS ,patritumab组中位OS略短于安慰剂组 (10.0月 vs 12.7月)。Patritumab组三级副作用高于西妥昔组 (84.1% versus 60.5%)。
研发进展方面,在国内,百利天恒启动三项Ⅲ期临床、多项II期临床,Ⅰ/Ⅱ期探索性临床正在验证十余个潜在适应症;在海外,BL-B01D1目前正在开展全球多中心I期临床研究,BMS及百利天恒将陆续启动在肺癌、乳腺癌领域的全球注册临床。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 SE披露的一份SEC公告文件显示,其从合作伙伴宜联生物处获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部分暂停了其在研产品HER3 ADC药物BNT326/YL202的多中心、开放标签、首次人体I期临床(NCT05653752)。
由于试验过程中已有三位患者因药物副作用死亡,FDA担心受试者面临不合理且显著的患病、受伤风险。而这无疑给该靶点的研发带去一些阴影。
有业内人士向蓝鲸财经表示,对标第一三共的成长历程,2005-2017年,其市值还长期在100亿-200亿美元徘徊,此后其DS-8201数据优异,与国际医药巨头阿斯利康达成授权合作,才真正让其凭借DS-8201声名大噪,2019—2022年,第一三共市值上涨近300%,超过武田一跃成为日本第一大药企。
“百利天恒是否能够对标第一三共,凭借BL-B01D1复刻传奇值得关注。不过, BL-B01D1的研发无论是否成功还是失败,都将成为业内重磅新闻。”上述人士指出。
对外授权到账2024年1季度扭亏
财务数据方面,从百利天恒历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其亏损正在持续放大中,2019-2023年,百利天恒的收入分别为12.07亿元、10.13亿元、7.97亿元、7.033亿和5.619亿;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3812万元、-2504万元、-1.54亿元、-3.366亿元和-8.127亿元。
对于2023年的亏损,百利天恒在财报中指出,主要因为报告期内临床三期开展,继续投入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研究,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2023年底,其经营活动现金流为6.15亿,比上年同期减少3.56亿;研发投入合计为7.4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8.98%;研发投入占经营收入比例为132.81%,比上年同期还增加了79.49个百分点。
从账面资金来看,研发费用对于其现金流还是形成一定压力。
百利天恒在财报中指出,研发费用高企主要系报告期内新药研发项目持续推进,试验检测费、知识产权使用费增幅较大,以及研发人员增加导致薪酬增长所致。
不过,在业内看来百利天恒还是非常会“搞钱”的一家企业。除了推进IPO上市,其BD业务的推进也在大幅度缓解其日益增长的研发投入。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百利天恒营收达54.62亿元,同比激增4325%;净利润高达50.05亿元,同比增长3100%。此外,Q1百利天恒现金流量净额为53.79亿元,截至2023年年底为-6.15亿元。
营收、净利双双大增,现金流充盈的原因,即在报告期内收到了BMS首付款。
2023年1月,百利天恒以发行价为24.7元/股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上市时市值仅99亿元。上市之后,公司股价持续上涨,在近期创出215.71元的高点,较发行价飙升近8倍,在近期市场环境下不失为一匹黑马。
“生物医药行业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新的技术突破往往在短期引发投资者过于乐观的情绪,甚至引发热炒和投机行为。但随着时间推移,如商业化概率降低、明星药物的临床不及预期等风险出现,投资者信心将大幅降低,甚至出现群体性悲观,也因此导致很多优良企业走向下坡路。”头豹研究院医疗行业高级分析师何婉怡向蓝鲸财经表示。
“因此,在中国做创新药,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推出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来匹配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应该鼓励创新和发展各自的创新点,可不应仅仅局限于me-too或fast-follow的药物。”何婉怡说。
政策方面,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5项措施,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此次在措施中专门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IPO有回温趋势。三大交易所IPO受理、上会已全部恢复。
6月21日晚间,北交所受理了3家企业的IPO申请,这是北交所时隔3个月之后恢复IPO受理。6月20日晚间,沪深交易所各受理了1家IPO申请,这是沪深交易所时隔半年后再次受理IPO。这也意味着,三大交易所IPO受理全部恢复。
与此同时,三大交易所IPO上市委会议也已经全部重启。沪深交易所在5月重启,北交所在6月重启。有的上市委会议已经通过了IPO的首发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