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桢的雕塑别具一格,以作品演绎对党对祖国的深情。

周国桢先生

第一次走进周国桢家,是在30年前。我见到了一墙“动物”,半屋残片。来不及打招呼,因为被震住了。那些“动物”栩栩如生,灵动、狡黠、顽皮、温和,连狮、虎也不见凶猛,只有勃勃生气。我一眼看到了“她”。

这是一只老猴,满脸憔悴,皮肤松弛,乳房下垂,老态龙钟,这哪是猴,分明是位老母亲!周先生听到了我的惊叹,高兴地说:“你看懂了这件作品!”这件名为“老外婆”的作品,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因战乱隔绝了几十年后,游子寻回故乡,他们的母亲,早已青丝变白发,垂垂老矣!作者塑造了一个历尽风霜、心如止水的艺术形象,那双混浊的双眼,令人黯然神伤。周先生说,艺术不仅要反映生活,跟上时代的脚步,还要能打动人心。

周国桢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雕塑家,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他放弃留校,选择了景德镇。在当时比较保守的瓷都,他以非凡的勇气闯出一片新天地。他的动物雕塑别具一格。他的心里充满激情,更多的是感恩。

出生在湖南农村的他,因家贫上不起学,是我们的党把一个放牛娃引入艺术殿堂,给了他广阔的天地。他的家国情怀,来自对党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1976年,人们迎来了希望,他创作了《天亮了》。一只报晓的公鸡,全身披着五彩缤纷的羽毛,昂首挺立,尽情高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它唱出了人民的心声。1997年,香港回归,他构思了不少方案,都被自己推翻,最后意犹未尽,创作了系列作品。《亚洲虎》,一对母子虎,大虎慈和安详,小虎紧紧相依。《白猫黑猫》,把一句名言演绎得淋漓尽致……在众多庆香港回归艺术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纪念品。

周国桢作品《天亮了》

周先生认为,艺术要走出象牙塔,植根于人民之中,只有让人们看懂、感动,喜欢,才真正成功。1996年,一轮生肖开始,他接受朋友的建议,开始创作生肖系列。第一件是“鼠”,怎么做出令人喜爱的鼠?他对生肖的理解是,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每个炎黄子孙都有属于自己的生肖。不管现实中动物是什么样的,不能照搬,要让它充满喜气。一次次推倒重来,最后呈现的鼠,一立一卧,憨态可掬。立鼠手捧寿桃,笑意盈盈,卧鼠丰满圆润,喜庆有余。这对“福鼠”,推翻了鼠的固有形象,受人追捧。

周国桢不断以作品演绎对党对祖国的深情。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他已是期颐之年,又因身患重病,已无法工作。但他说,党的百年华诞,作为共产党员,一定要向党吐露心声。他艰难地坚持着,天天苦思冥想,又被自己一再否决。家人忧虑他的身体,劝他放弃,他说,我一定要创作出好作品,他终于完成了心愿。《唱支山歌给党听》,以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为原型,没有刻意雕塑细节,只有头和手精雕细刻,“我把党来比母亲”刻画得自然真切。作品用的是洁净无瑕的青釉,以示人民对党的一片赤子之心,也是周国桢对党的无限忠诚之情。

周国桢作品《唱支山歌给党听》

岁月是把雕刻刀,它雕残了青春、活力和满腹的才情。如今,周先生老了,眼中失去了光亮,双手不能再玩泥巴,朋友们去看望,他神情淡漠,沉默以对。只有满墙的雕塑无言地诉说他曾有过的辉煌。相信他的艺术会传世,因为“唱支山歌给党听”,这世上最美的歌,是他永远唱不完的曲,诉不尽的情,世人都听懂了。